最近同班小學生露營,第二朝大雨,剛好試吓各人既工程喇!落
呢兩張相都夠晒代表性!第一張,見到外帳有個扣位,呢個位平時唔落營釘都無大問題,但若雨勢大的話,唔落就會出現外帳貼實內帳,結果就容易水滲水!
另外呢張,都係完美示範點出錯:
1. 風繩角度落錯,應該同條營骨一致,咁落法失咗作用
2. 外帳既骨同營骨亦不一致,又係會外帳貼內帳懸兇
結果當然又係滲水,最後俾返張正確示範:
當然,小學生要求咪咁高喇,佢地第一次去露營唧,都算係咁!
Tuesday, April 24, 2018
Going ultralight: Carbon fibre poles (DIY) 碳纖維天幕桿
天幕係一件好正既野,但天幕杆卻係相當重,幾乎等於帶多個營既重量!
最起初貪平,走去買套裝天幕,不過原來係跟鐵桿,鐵桿好重,又唔夠硬淨,用咗唔夠五次已經開始出問題,節與節之間既回開始爛,其實唔影響操作既,不過就令人心思思想換。
後來買咗兩枝鋁桿,三峰出品,每支 350g (鐵桿兩支加埋近 1kg),輕唔少,兼且實淨啲。其實起心買多兩支,另一個目的係四枝桿齊開,面積會大好多!不過咁耐都未試過,除咗有次同朋友仔一齊,每人帶兩枝,先會咁樣開法。
後來用癢癢想輕,買咗兩支副桿,得 11mm 粗,試過帶上山,有一次彈性,風頗大都無斷,但臨瞓就收返埋,始終怕出事。用 11mm 呢種桿,一定係搭細天幕,就算 3x3 都應該好易爛。
為咗輕,其實亦可以用樹幫手,好多時一枝桿都夠喇。
最近見人地玩碳纖,當然想試。坊間有現成既賣,但只得 13mm 粗,又好貴,覺得唔值!何不 DIY 呢?買齊兩支既材料,都只係貴過現成一枝少少咋!更重要係可以整返粗啲!
結果,買咗四枝一米長既碳纖維桿,賣家免費切開,變成半米長:
然後用塑鋼土裝上接口,因為啲接口係 20/18,而我啲桿只係 16/14,所以塑鋼土正好填返滿空隙!唔知實淨無,要出去試吓,屋企略略試似乎唔錯:
最後拉橡筋,上埋頭頭尾尾...當然無咁順利喇,啲頭尾配件話適合 16mm 桿,但結果頂針係 perfect fit,但底腳係要沙紙磨完入勉強入到!
製成品一枝 219g,相比起三峰鋁桿,每枝輕咗 130g,正!
我只係整咗兩枝,就算造齊四枝,都仲輕過兩枝鐵桿。
材料連結,給大家參考:
接駁件 (18mm /20mm 铝合金管连接器),一枝需要三套接口
https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spm=a1z09.2.0.0.419b2e8dJVpZdG&id=563849321643&_u=pmnemopfd64
天幕桿頂針/腳 (天幕铝杆专用铝针+尖锥头 天幕杆配件),一枝需要一套
https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spm=a1z09.2.0.0.419b2e8dJVpZdG&id=25109096029&_u=pmnemop5df5
碳纖管:
https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spm=a1z09.2.0.0.419b2e8dJVpZdG&id=524550457690&_u=pmnemop3ce7
--
後來發現塑鋼土並不穩固,所以再加了碳纖布,但這些碳纖布很難處理,很快乾,乾了太堅固,粘到手就大麻煩!而且外貌極差:
這杆後來某次被風吹壞了,但斷的不是碳纖,也不是接口的碳纖布,而是金屬接口!
從當晚風勢和斷口來看,似乎是 chok 斷了,也有扭斷的機會,或者兩者都有。
Monday, April 23, 2018
淘寶營幕/帳幕
諗返起幾年前開始身痕想露返營... 經濟之選當然要睇吓淘寶,而有啲真係平到唔敢買,所以既然夏天無得去露營,就手痕寫幾句俾大家參考吓。
首先,要避免啲咩即開營,包括自動彈開既,或者好似縮骨遮咁嗰種。講出嚟好似好方便,但實情係伏嚟!自動彈開既,大風啲都死,有雨就直頭玩完!除非係去沙灘遮吓陽光咁都仲得,想過夜就唔好喇!另外縮骨遮嗰種主要問題係好重,又大大件,仲有亦同縮骨遮一樣,大少少風都會吹斷!防水性能好過自動彈開嗰種,但都只係可以擋毛毛雨!另外有啲塑膠骨既都要避免!
最簡單方法係揀牌子,以下幾隻都有啲保證:
1. 牧高笛 (Mobi Garden):呢個牌子實而不華,無太多花巧
2. Nature Hike 或稱 nh:呢個牌子人地話「世界第一」(鐘意抄襲),佢啲野其實幾好,不過要小心佢成日重量都唔計地釘、風繩!扮晒輕過人,其實最終計埋唔一定。
3. 三峰 (3F):呢隻牌子唔錯,但比上面兩個略貴一點。佢除咗抄人之外,偶爾都有啲原創性,算係有心既生產商之一。
4. 龍行者 (Longsinger):同 1. 或者 2. 差不多級數
5. 靜星、自由之魂:國產之中都算係貴,「蔗渣」之中既極品
留意有啲牌子唔包 footprint,要自己再買,但好多時啲賣家都月套餐,留意 footprint 唔好貪大張,因為若果大過個營,落雨既時候反而載住啲水,滲返入去你個營仲衰!Footprint 呢啲野係隔一隔污漕,防水再好少少,要洗都易過洗營咁既唧。
首先,要避免啲咩即開營,包括自動彈開既,或者好似縮骨遮咁嗰種。講出嚟好似好方便,但實情係伏嚟!自動彈開既,大風啲都死,有雨就直頭玩完!除非係去沙灘遮吓陽光咁都仲得,想過夜就唔好喇!另外縮骨遮嗰種主要問題係好重,又大大件,仲有亦同縮骨遮一樣,大少少風都會吹斷!防水性能好過自動彈開嗰種,但都只係可以擋毛毛雨!另外有啲塑膠骨既都要避免!
最簡單方法係揀牌子,以下幾隻都有啲保證:
1. 牧高笛 (Mobi Garden):呢個牌子實而不華,無太多花巧
2. Nature Hike 或稱 nh:呢個牌子人地話「世界第一」(鐘意抄襲),佢啲野其實幾好,不過要小心佢成日重量都唔計地釘、風繩!扮晒輕過人,其實最終計埋唔一定。
3. 三峰 (3F):呢隻牌子唔錯,但比上面兩個略貴一點。佢除咗抄人之外,偶爾都有啲原創性,算係有心既生產商之一。
4. 龍行者 (Longsinger):同 1. 或者 2. 差不多級數
5. 靜星、自由之魂:國產之中都算係貴,「蔗渣」之中既極品
留意有啲牌子唔包 footprint,要自己再買,但好多時啲賣家都月套餐,留意 footprint 唔好貪大張,因為若果大過個營,落雨既時候反而載住啲水,滲返入去你個營仲衰!Footprint 呢啲野係隔一隔污漕,防水再好少少,要洗都易過洗營咁既唧。
Sunday, April 22, 2018
露營用 USB 電蚊香?
近年有個趨勢,就係露營咩都轉用電,以前連燈都用氣燈,依家行 LED 又輕又光,用電又不多。
我都有啲身痕,諗住反正都帶大尿袋,連蚊香都心思思轉用電,因為電蚊香乾淨啲,又慳位啲,當然會重過傳統蚊香,但大家要留意呢樣野:
就係呢件野雖然細,但其實勁食電!0.94A 差不多 1A,實在太食電,不宜戶外使用!
Sunday, April 15, 2018
更換反光風繩
露營時踢到,或被踢到風繩都是不開心,甚至是危險的事。試想有人因此跌傷,或是整個天幕因而倒下來,後果可以很嚴重的。
有人喜歡掛小燈,而我也有這類小燈,但最簡單、又不會製造光害的方法,當然就是更換反光的風繩。但更換反光風繩時,可能就暗示要棄掉舊風繩,那就很不環保。我們當然可以等舊風繩壞掉才換,但風繩也頗耐用的。
我想指出,我們可以先換必要的部份,而別的部份可以先留下,直到它們壞了才去換。
要最先更換才反光的,應該就是會接地釘的那些,因為它們最有機會被踢到的。
有甚麼風繩不會被踢到的呢?就是不接地釘的,例如接駁樹木的,或是用來吊起營燈,或是風扇等的,就可以保留用普通的風繩,而換出來的也可以留著,日後再用。
有人喜歡掛小燈,而我也有這類小燈,但最簡單、又不會製造光害的方法,當然就是更換反光的風繩。但更換反光風繩時,可能就暗示要棄掉舊風繩,那就很不環保。我們當然可以等舊風繩壞掉才換,但風繩也頗耐用的。
我想指出,我們可以先換必要的部份,而別的部份可以先留下,直到它們壞了才去換。
要最先更換才反光的,應該就是會接地釘的那些,因為它們最有機會被踢到的。
有甚麼風繩不會被踢到的呢?就是不接地釘的,例如接駁樹木的,或是用來吊起營燈,或是風扇等的,就可以保留用普通的風繩,而換出來的也可以留著,日後再用。
Sunday, April 8, 2018
再見我的油爐 BRS-8B
簡單講,佢已經死咗,用咗兩年就玩完了...
話說佢第一次失靈,令到我要燒柴,諗返轉頭,可能係我唔識預熱佢,又或者係塞咗,呢點永遠無法肯定。嗰次之後,我曾經將佢解體、清潔,之後就一直安好,直到上嶂上...
嗰晚天氣相當凍,我發現泵唔起。簡單講,個泵泵極都好輕,明顯係失壓,當場拆開修理又唔覺有咩唔妥,但總之就用唔到了。
呢個爐可以燒 gas,咁咪諗住插 gas 用了,誰不知臨入預熱管個位漏氣!雖然只係輕微,但都夠煩了... 輕微既意思係漏氣位會著火,但我用口都吹得佢熄...不過吹熄咗又著返,死未!好在我有另一個 gas 爐...
第二朝,一切回復正常,你都咪話...
話說最近攞出嚟檢查,發現又係失壓,近來的起心肝修理,用佢附送既零件整返好個油泵!
跟住搞埋個爐頭喇!用佢送既零件,換晒啲膠圈...
換埋個分火碟、油咀...橫掂都係...
試用 gas... 漏氣,都係嗰個位,搞極都唔掂...
唯有放棄... 用咗兩年,用晒一大桶白電油,另外可能再加一、兩支散裝...
大概唔會再玩電油,酒精簡單又可靠,若要大火,我已經買咗個有預熱管既 gas 爐,火力都有返咁上下...
--
我仲有大半支白電油,上次在嶂上個泵無事唔會漏油,氣就會漏,所以搵次去戶外試吓用埋那些白電油,如果無問題呢,就會繼續用呢個爐,不過唔敢買大大桶白電油了,還是買返散裝,用到佢最後一口氣...
Tuesday, April 3, 2018
田夫仔營地簡介
是咁的,呢度行山路過得多,但一次都未露過,今次決定試一試
呢度無咩優點,而呢個正係佢最大優點,點解呢?
第一,最近行過去都個半鐘以上,遠...
第二,無水源,田清橋下既水頗多,但都有啲污漕,濾一濾都可接受既...
第三,無現代化廁所...
第四,地方不大,地面有高有低,大既營有難度...
第五,電話接收不良,至少要行返出路口先有微弱信號...
綜合以上缺點,就變成最強優點:人少!寧靜!
卒之到了!我地由荃錦坳行過去,第一小隊總共要個半鐘,接近係無休息過,揹住 4-5L 水,輕裝都近 20kg,開始時掛水袋在背包,行到一半除返落嚟.... 咁大包水外掛,好似俾人拉往咁行,你都咪話...但行順咗其實係 ok,我估我行三個鐘應該都可以...
田清橋下,不算死水,但流動很慢,近岸邊有啡色東西浮在水面
可選擇行廿分鐘來回去上游少少取水,心理上好啲啲...
睇返個場,佢成長形,有高有低,可能因為無人所以草夠多,我地一行七人,都差不多紮滿個場了。。。 (當時仲有兩個師兄,一家人剛準備離開,夜少少又有一家人入)
呢篇唔係遊記,寫返個營地先,呢個位好多高壓電塔,夜闌人靜時有聲,對身體似乎唔太好?
個場有燒烤爐,有枱椅,有個大既亭,行出路口附近有流動洗手間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